據《 香港文匯報》報道,由于人民幣升值、土地等資源和能源產品價格大幅攀升,企業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急劇增加,加上國家大范圍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、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等原因, 江蘇、 浙江、 廣東等地傳統的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紡織 產業承受空前壓力。據新華社報道,中國紡織 產業近期出現由沿海向內陸梯度轉移趨勢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指出,盡管成本增加的原因令中國紡織品出口漲價,但從當前的情況看,大多數的 海外買家接受了中國紡織產品漲價的事實,沒有出現訂單大規模轉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現象。主要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和 服裝制成品的出口國,其他地區無法替代中國的出口產量。
轉移內陸風險較轉移外國低
而中國紡織企業應對成本上升壓力時,不可能像日本、韓國那樣在生產成本上升時,把勞動密集型 產業全部轉移到生產要素成本更低的國家。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說,盡管越南、印度等國比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更低,給中西部地區承接 產業轉移帶來挑戰。但是更多的東部紡織企業選擇向內陸轉移,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彌補方式。
在中國,東部地區和內陸地區有相似的文化環境和法律規范,對于東部的紡織企業而言,能規避投資風險。此外,近年中國內地消費品零售總額大幅提升,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投資商的目光, 產業向內陸轉移,既可滿足外需又可兼顧內需。
未來形成沿海接單內陸加工
20年前,中國形成了面向國際市場的 海外接單、沿海加工紡織 服裝行業的運營模式。范劍平預測,今后,中國將會逐步形成沿海接單,內陸加工,市場共贏這樣一個新型的紡織 服裝業的運營模式。
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調查,今年以來, 江蘇、 浙江、 山東、 廣東、 福建、 河北6省的紡織行業2/3的企業平均利潤只有0.62%。
(來源:中國紡織網)
|